双色球基本走势图表图2 www.niaddu.com.cn
買車原本是件高興的事,不過很多消費者發現,從買車那刻起,自己就不知不覺陷入了“重重陷阱”,成了“唐僧肉”,一旦交易中發生消費糾紛,幾乎所有條款的設置都是有利于賣方的。

加價提車 讓消費者多花冤枉錢
買車沒有優惠不算,消費者還得支付比原價高幾千甚至幾萬元的金額才能提到車;在4S店買了車,不允許消費者自己找保險公司辦保險,裝潢也得在4S店里做。在汽車行業的“霸王條款”中,生產廠商和4S店一起采取的營銷方式是最讓消費者深惡痛絕的。
市民趙先生就遇到了這種事,他年前訂購了某品牌的一輛車,支付了10000元訂金。當時簽的合同上未寫明提車日期,汽車銷售人員只告知接到訂單后六個月左右可以提車?!拔逡弧鼻跋?,趙先生要求提車時,被告知須再加5000元才能提車。對此,趙先生很不滿意。
律師點評:瑞恣律師事務所王律師認為,搭售、提價、延遲提車等行為都是經營者出于利益驅動。但是因為有人買,經銷商才會養成“加價”的毛病,消費者“買漲不買跌”、“新款情結”等心理也助長了“加價”。而對于“加價”,王律師表示,還具體要看合同是如何定的才能判定誰對誰錯?!叭綣賢舊磯ê錳崆疤岢狄蛹?,那這是消費者愿意的;如果合同沒有規定,那消費者可以按合同維權?!?/P>
不定點保養不予保修
“我的汽車保質期明明還沒到,但是發動機出了問題后,廠家卻不給保修?!繃蹕壬ツ曷蛄四稱放頻某島?,曾在別的地方給車子換過一次機油,但是沒想到恰恰就是那次保養使得發動機出了問題。
劉先生說,汽車4S店以“不定點保養不予保修”為由拒絕為其免費修車?!跋衷諂敵幸刀甲胖付?S店,不在指定店面維修汽車就沒有保障。其實很多時候,4S店的維修和保養價格都偏高,可是我們為了保修卻沒得選擇?!?/P>
律師點評:王律師說,《消費者權益?;しā返誥盤豕娑?,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,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服務方式,自主決定購買或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。雖然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技術要求,指定4S店會更專業,但這是一種典型的行業壟斷和行業潛規則,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。
出了問題 合同條款只對經銷商有利
去年9月份,市民王先生支付5000元定金購買了某品牌的轎車,店方承諾過一個月提車。提車日期到了后,店方卻稱不能按時將汽車提供給王先生,讓王先生去店里辦理退款。王先生多次前去找店方處理相關事宜未果,要求店方承擔來回路費及相關費用,也被店方以“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”為由拒絕。
“只修不賠,那他們如果有質量問題,對我造成了比較大損失的話,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了?!筆忻窈壬欽嚀峁┝慫虺凳鋇囊環鶯賢?,其中有一條款清楚地寫明:“汽車在質量保證期內發生質量問題,賣方僅提供協助處理服務,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?!繃硪桓霾還降奶蹩鉅埠艸<骸氨競賢鈧戰饈腿ü槁舴剿??!?/P>
律師點評:對于王先生和韓先生的遭遇,王律師認為,合同“只修不賠”是汽車維修行業內比較典型的免除自己責任、加重消費者義務的不合理約定?!白鈧戰饈腿ü槁舴健筆鍬舴階鞒齙睦航饈?,只會對消費者合法權益造成損害。
問題合同數量龐大
相關資料顯示,近年來太原市汽車交易投訴率每年以50%的比例遞增。王律師說,從汽車合同產生的糾紛看,問題多集中在加價、延期交付、產品質量、訂金或預付款退還上。
在汽車銷售行業,問題合同至少占90%以上。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銷售合同,最首要問題是合同過于簡單,汽車作為市場價值較大的產品,且涉及很多事項,按理合同應規定得較詳細、規范。然而,從目前市場上的汽車買賣合同來看,大多數過于簡單,除了客戶信息外,關于車型、交車時間等只是三言兩語,既不說清責任,也沒有違約責任條款
|